
浙江桐乡:“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

很多人只知旅游胜地乌镇,却不知道乌镇那个名声不响,却强得可怕的“老母亲”桐乡市。
如果列举一些不同时间单位下桐乡的发展数据,你就会看到:
1秒钟内,桐昆的数字大脑大约可以产生150万个OT数据;
最快9分钟,泰瑞机械的生产线就可以下线一台注塑装备;
只需要364天,桐乡路边的荒地上就可以从无到有,建起一座超级工厂
……
不过,了解过后才会知道,桐乡人“无中生有”的本事,更是一绝!
媒体报道过桐乡新凤鸣集团中鸿新材料项目。
这个项目从去年2月18号打下第一桩开始,就是按照全球领先的智能标杆化工厂建造的,到今年的2月15号第一卷涤纶长丝下线,刚刚满364天。
新凤鸣超级工厂内部
桐乡人似乎特别擅长“无中生有”这件事。
例如,明明有个古色古香的文化古镇,却打破次元成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会场外景
明明位于宁绍平原,本地也不长一棵椰树,却连续多年厚椰乳销售额位列全国第一,椰基全产业链企业遍地都是;
桐乡厚椰乳品牌菲诺
同样,桐乡也不是养羊“大户”,却成为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濮院的羊毛衫批发业务包揽全国70%的市场份额,2024年1-11月桐乡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超过2258.62亿元,完成从“中国羊毛衫名镇”到“世界毛衫之都”的跨越……
为什么桐乡好像格外善于“无中生有”?
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无论多么令人称奇,都必然有着其内在的发展逻辑。
桐乡,是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嘉兴市代管,居沪、杭、苏金三角之中。
面积72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2.16万。
但GDP却高达1347.11亿元,放在西部,完全不逊于一个正儿八经的地级市。
桐乡的地理区位
桐乡人似乎天生就擅长做生意。
如果要深扒桐乡人的生意基因,那就得追溯到春秋时期了。
当时的桐乡处在吴越交界,商队往来、百姓衣食住行的需求带动了桐乡的商贸活动萌芽。
到了唐宋,随着大运河的开凿与完善,桐乡凭借天然的水运优势,得以更好地发展商业。丝绸、茶叶这些都是彼时桐乡远销各地的“紧俏货”。
到了明清,桐乡的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濮院镇成为著名的丝绸贸易中心,石门镇则成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
时至今日,桐乡已经差不多到了从桐乡上空随机扔下一块石头,砸中的都是老板的程度。
桐乡常住人口100万出头,在这100万人中,共有20万户经营主体。
换句话说,每5个桐乡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
因此,桐乡的富裕可想而知。
桐乡下辖8镇176村,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桐乡村级经济体收入就超过14亿。
这么说吧,不谈自家生意所得,就只说村里分钱,每个村儿就能分到800万。桐乡也因此成为全国共同富裕的第一县。
“四方商贾辐辏,烟火万家。”
桐乡从没放弃实业之路。
如果说曾经的大运河点亮了桐乡的贸易技能,那么如今桐乡自主打造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就是从无到有,开拓了桐乡更广阔的未来。
现在,全球每3支风电叶片就有1支来自桐乡。
与浙江省较有代表性的“小狗经济”不同,如今这座原本就不产矿产资源的江南小城已经将自己打造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强市,孕育出包括巨石、新凤鸣、桐昆等在世界级新材料企业。
谁都知道新材料既是战略性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可以说是我国制造业的基石所在。但压根儿没有矿产资源的桐乡是如何把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的呢?
这是个好问题。要知道,新材料,它也是材料。而坐拥千亿产值毛衫产业的桐乡,早就形成了天然的原材料优势和产业集群内的成本优势。
正在工作的工业机器人
濮院的毛衫产业链可以说为桐乡的新材料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桐乡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3年度产业报告中显示,濮院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178家,2023年实现高端功能性面料产量达到12.6万吨,其中31%左右就是用于新材料复合基材领域。
从濮院到桐乡主城区车程只需要15分钟,供应链的相应效率远高于长江三角区的其他区域。因此落户桐乡,是新材料企业的不二选择。
更何况桐乡人早就敏锐觉察到新材料产业未来的时代红利,并早早打下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基础。
1993年,桐乡商人张毓强牵头创立了桐乡巨石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也就是如今玻纤巨头巨石集团的前身,正式拉开桐乡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序幕。
巨石玻纤的首个项目选址就是在桐乡西南方向的3公里处,从原始占地只有80亩的小企业,到凭借超60万吨的年产能打破70年来美国占据世界玻纤产业龙头的格局,巨石集团用了15年。
巨石玻纤海外工厂
随着巨石集团走上世界玻纤第一的宝座,孕育了巨石的桐乡也锚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一目标加速前进。
在巨石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企业入驻桐乡。振石、泰瑞、新凤鸣…随着桐乡的新材料产业“朋友圈”日益扩大,桐乡也走出了一条从生产玻纤到使用玻纤的新路,逐渐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再到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引得中国国际风电复合材料高峰论坛三度花落桐乡。
30年前,也许提起工业强市,根本没人会把这个词和桐乡联系在一起,但再看如今,不管是低碳大趋势下的风电产品需求还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使用,哪一个可以避开不谈桐乡企业?
就像当年畜牧业不发达却成为“中国羊毛衫第一市”一样,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之际,桐乡再一次解决资源难题,向“新”而行,率先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乌镇之光”超算中心
其实在中国人眼里,运势是个顶重要的东西。古人云,“时来天地皆同力”,个体与时代的命运相遇,往往可以成就星火燎原的趋势。
而桐乡硬是凭着强有力的机遇抓手,将这三分运气打成了“王炸”。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桐乡乌镇举行,现实版“楚门的世界”给乌镇带来了泼天的机缘,将实现产业变革——从“制造”到“智造”的必需条件送到了桐乡面前。
互联网大会之后,桐乡便迅速确立了“数字桐乡”的战略,吸引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高科技企业落地,加快形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集群,为引领承接数字化浪潮埋下伏笔。
等到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桐乡之际,桐乡已经打造出了浙江省“最强大脑”——“乌镇之光”超算中心,让算力成为桐乡土地上“长出来”的新资源。
谁能想到别人还在同行业内卷的时候,桐乡已经开辟了新赛道,迎战新机遇。
围绕“乌镇之光”超算中心和联通智算中心,桐乡建立起了“超算+智算”混合算力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其中新材料产业集群便是首当其冲。
于是,在行业的瞩目中,桐乡的荒地上开始平地拉起一座座“未来工厂”。
2019年,新凤鸣率先引入5G概念,将8K高清摄像头、5G质检机器人引入长丝生产车间,推动传统工厂实现5G信息化改造;
2020年,桐昆年产50万吨智能化超仿真纤维项目正式投产,洲泉第一座超级工厂出现;
2022年,巨石智能制造基地全面落地,成为引领世界玻纤的“灯塔”;
2023年,振石在桐乡开发区南端拉起了全球玻纤使用量最大、世界复合新材料品种最多的产业园;
2024年,泰瑞机器一体化智能建造基地也正式亮相,也是这一年,新凤鸣集团中鸿新材料项目申报通过……
泰瑞机器工厂内部
桐乡几乎保持了一年一座超级工厂的惊人速度。
而这种全球首创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让桐乡的新材料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40%不止。
在此基础上,桐乡政府进一步搭建了创新平台矩阵:乌镇实验室聚焦高性能纤维领域,持续孵化新材料企业;浙江大学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则与企业共建了35个联合实验室…截至2023年桐乡新材料领域专利转化已经达到237项。
除此之外,桐乡省级以上产业数字化示范项目也已经达到50多个,总数居嘉兴第一。桐乡全市300余家规上企业实现智能化运营,智能改造覆盖率更是在2023年达到惊人的76%。
从紧跟潮流趋势成为行业领跑者到依靠技术革新定义行业新标准,桐乡竞逐新赛道的脚步就没停过,如今桐乡又以新材料产业为发力点,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叙事,谱写出一个新的从无到有的传奇。
其实对于桐乡而言,“无中生有”从来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莽撞之举,而是精心规划后的谋定而后动。
嘉兴市“十四五”规划中最早明确将桐乡定位为“新材料产业创新策源地”,表示将连续三年划拨5亿专项资金支持桐乡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2022年,桐乡就自己发布了“135N产业集群”的战略方针,表示将按照“1个核心、3大体系、5大领域、N个企业”的行动方向来培育桐乡新材料产业链。
为了在自家这片“盐碱地”孕育出前途可期的好苗子,桐乡市可是下了血本儿。
可以说,没有桐乡从上到下的政策支持和行动落地,很难打造桐乡屡次从无到有“创业”成功的经历。
尤其是新材料这种高精尖的产业类型。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的充足供给,桐乡便早早建立了浙江省全省首个“光储一体化”示范园区,可支持年发电量1.2亿度,市内遍布的220千伏的变电站密度更是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
新凤鸣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时候就明确指出过,得益于桐乡石化园区的集中功能,新凤鸣2023年涤纶长丝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比下降了6.8%,“本地化配套使单位能耗成本节省约9元/吨。”
不仅超前布局了基础设施,桐乡的企业梯度奖励更是十分大方。
大企业有份儿,新公司也有份儿。
桐乡市推出的“雄鹰计划”就是针对年产值超过百亿的企业,奖金最高可达到5000万;而“雏鹰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小企业的了,每年桐乡都会筛选出20家新材料初创企业,提供3000万天使投资。
除此之外,还有“壮腰工程”、“凤凰行动”等专项计划,专门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研发补贴、税收减免和融资担保等。2014年,巨石集团高达3000万的智能化改造资金就是桐乡市政府的特别支持。
除此之外还有设立2亿人才基金、与上海大学共建“未来材料学院”等等,在人才的引进上,桐乡真是不遗余力。
良好的产业配套设施、共营共创的营商环境以及适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桐乡政府将发展高质量新材料产业链的雄心与决心贯彻落实到了现实的每一步,这才有了桐乡新材料产业三年产值就突破千亿的成绩和如今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好成绩,也让更多的龙头企业坚定投资桐乡、与桐乡共同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2011-2020年中国新材料市场规模
“一代材料,一代创新”。
根据西部证券研发中心的报告,2020-2025年间新材料产业的复合增长率预计会达到13.3%,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5.6万亿美元,我国新材料产业总值也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
生产了全球25%的玻纤新材料、我国31%的化纤新材料的桐乡或将凭借其释放的巨量产能,成为我国新材料领域开拓的主力军。
桐乡的每一步都在昭示着,桐乡从上到下的努力,足以一次次将从无到有的商业奇迹落实为桐乡的地域特色。
让更多人知道桐乡不止有景区,更有一个个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当然也许未来会有更多。
放眼全国,正是有了像桐乡这样的默默无闻、拔节猛进的县域经济,推动着国家经济蓬勃向前。
以上就是关于【浙江桐乡:“无中生有”的产业奇迹】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9481.html发布于 2025-05-05 17:43:0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