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美国利用关税谈判逼迫全球“脱钩”中国,能实现吗?

访客 2025-04-18 13:14:33 2453
美国利用关税谈判逼迫全球“脱钩”中国,能实现吗?摘要: 近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政府内部消息称,华盛顿正尝试通过关税谈判施压其他国家,使其限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以此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为自己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中赢得更大的筹码...

美国利用关税谈判逼迫全球“脱钩”中国,能实现吗?

近日,《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政府内部消息称,华盛顿正尝试通过关税谈判施压其他国家,使其限制与中国的经贸联系,以此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为自己在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中赢得更大的筹码。该报道指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是这一构想的主要推动者,其战略目标是通过多边和双边贸易谈判孤立中国,使美中经济“脱钩”进入实质阶段。

然而,这一战略的可行性却遭到了多方质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博客中对该计划提出高度怀疑,称其“更像是一次公关试探而非可执行的政策”。他指出,即便某些谈判确实存在,美国已经失去了足够的国际信誉,无法说服主要贸易伙伴牺牲其自身的经济利益来配合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目标。

关税外交:以利益换支持?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美国政府目前正在与70多个国家进行贸易谈判,试图以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关税为交换条件,要求其不再充当中国商品的“中转站”,并限制中资在其国内的投资与产能落地。此外,一些国家还被要求拒绝进口中国廉价工业产品,配合遏制中国出口的总体战略。

这种“以关税换立场”的策略,是典型的关税外交(Tariff Diplomacy),反映出美方希望通过“双边施压+多边劝诱”组合拳,推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脱中链”。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对中美贸易重启强硬派团队回归之际,这项策略的背后显然是更大的战略意图——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然而,这一策略的现实操作难度同样不容低估。首先,不同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参差不齐,利益交织程度深远。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严重依赖中国的制造业投资和市场机会,同时也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获取了基础设施建设资本。要它们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无异于要求其进行经济自残。

专家:特朗普破坏了美国信誉

克鲁格曼在最新的评论中质疑:“你不可能在国际关系中让他国作出重大让步,除非他们相信你会信守承诺。而特朗普执政期间频繁违背贸易协议、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已几乎摧毁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信誉。”他援引外交政策中的经典逻辑——信誉是国际谈判的基石,如果没有他国对承诺的信心,那么连谈判的桌子都坐不下来。

更何况,在美国内部极端政治倾向日盛和焦点频繁变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对外承诺极易因党派更替而“翻脸如翻书”。尤其在中美经贸问题上,从拜登政府的谨慎平衡,到特朗普可能的强化对抗,各国早已习惯不轻易押注于某一政府的经济方针。

欧洲、亚洲国家愿选边站吗?

实际上,多数美国盟友对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要求极为反感。近年来,德国、法国、日本等国纷纷呼吁维护全球供应链的多元与弹性,而不是片面的排他性“联盟供应链”(friend-shoring)。在能源、原材料、低成本制造等关键领域,中国依然是许多国家难以取代的合作伙伴。

就连美前国家安全顾问也曾警告,为了避免让盟友深陷俄中阵营的“拉拢圈”,美国应更加谨慎处理与欧盟国家之间的经济战略协调。此次贝森特主导的策略,是否会激起盟友的反弹甚至“道义疲劳”(moral fatigue),目前仍属未知,但欧盟和亚洲国家的沈默与保留已说明了问题。

中国处境固然复杂,但也并非毫无应对手段。中国近年来已大力发展内循环经济,同时加紧与非西方国家的经贸共建——如中亚、非洲、拉美,以及“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国家。即便部分发达国家对华政策趋于保守,但庞大的全球市场仍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弹性。

全球贸易不是零和博弈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注定使美国试图用全球产业结构“脱钩中国”的算盘难以打响。美国的关税杠杆或许能在短期内制造外交筹码,但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可靠的多边信誉支撑,如果忽视了他国的核心发展需求,那这套策略终究只能停留在政客的政策构想和报纸标题中。

全球化并非一场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当前世界经济需要更多的协调与合作,而非更多的撕裂和对抗。用关税绑架他国战略抉择,终将适得其反。如果美方真想在经贸领域与中国竞争,重建自身的制造能力与科技创新才是正道,而非期望他人替其拔刀。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利用关税谈判逼迫全球“脱钩”中国,能实现吗?】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8108.html发布于 2025-04-18 13:14: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