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三年烧光2.5亿!禾信仪器陷转型困局:左手裁员七成右手押注千亿赛道

访客 2025-04-07 13:08:33 6682
三年烧光2.5亿!禾信仪器陷转型困局:左手裁员七成右手押注千亿赛道摘要: 2025年4月3日,科创板"国产质谱仪龙头"禾信仪器(688622)股价定格在97.52元,总市值68.26亿元——较2021年上市首日240亿元的巅峰市值已蒸发超七成。这家曾被寄...

2025年4月3日,科创板"国产质谱仪龙头"禾信仪器(688622)股价定格在97.52元,总市值68.26亿元——较2021年上市首日240亿元的巅峰市值已蒸发超七成。这家曾被寄予"打破国外垄断"厚望的高科技企业,正陷入"越亏越扩产,越扩产越亏损"的死亡循环。

三年烧光2.5亿!禾信仪器陷转型困局:左手裁员七成右手押注千亿赛道

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净亏损4599万元,虽同比收窄52%,但已连续三年累计亏损2.5亿元。更严峻的是,营收同比腰斩至2.0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仅-821万元,应收账款高达1.08亿元,占营收的53%。这种"有收入无现金"的畸形模式,暴露出商业模式的致命缺陷。

面对持续失血,禾信仪器将翻盘希望押注在量子计算领域。2024年10月,公司宣布拟收购上海量羲技术控股权,后者专注于极低温极微弱信号测量调控设备研发,产品应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

这场"跨界豪赌"看似诱人:全球量子计算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8117亿美元,我国在超导量子芯片领域已实现"祖冲之三号"等突破性成果。但量羲技术的实际价值存疑——成立仅两年、注册资本500万元,且股东无知名投资机构,其被收购的真实意图遭市场质疑。

在最需要创新的时刻,禾信仪器却上演"断臂求生"。2024年研发投入骤降至2519万元,同比腰斩研发人员从205人锐减至43人,流失率高达79%。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竟以"技术路线全覆盖"为由,砍掉近半数在研项目,这种"躺平式"研发策略直接动摇核心竞争力。

这与公司早期的技术攻坚形成鲜明对比。2017年,禾信仪器自主研发的在线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成功出口欧美,打破国外垄断2023年推出的LC-QTOF 7000液质联用仪,实现关键部件100%国产化。但如今,核心技术人员李纲等相继离职,研发团队青黄不接,曾经的"国产替代"神话正在褪色。

在经营恶化的同时,公司治理问题集中爆发。2024年11月,广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直指禾信仪器变更募投项目未履行程序、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足等违规行为,董事长周振等高管被公开谴责。这并非孤例——2021年IPO时,公司曾因虚增研发样机收入1632万元、产业化基地投资额"缩水"2100万元等问题遭问询。

财务数据同样触目惊心:2024年存货周转率仅0.84次/年,应收账款周转率1.63次/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流动比率1.14.短期偿债能力濒临危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让投资者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严重质疑。

尽管业绩惨淡,禾信仪器仍维持68亿元市值,市销率高达33.6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市梦率"背后,是量子计算概念的疯狂炒作。2024年10月重组停牌期间,公司股吧出现大量"量子黑马""国产算力新龙头"等煽动性言论,复牌后股价一度涨停。

但清醒的投资者已用脚投票:前十大股东中,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持股比例从2023年的18%降至2024年的9%。更讽刺的是,公司实控人周振在2024年质押了56%的股份,折射出对未来的极度不自信。

  编辑有话说

禾信仪器作为一家曾经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后却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此次筹划收购量羲技术,进军量子计算领域,看似是一次充满机遇的战略布局,但公司内部存在的核心人员流失、研发投入减少等问题,却为这一布局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科技市场中,核心技术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禾信仪器若想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就必须解决好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政策变化,充分利用国家对高端科学仪器设备领域的支持政策,努力实现业务的转型升级。希望禾信仪器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实现业绩的反转,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投资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ahuang.com/61085.html

以上就是关于【三年烧光2.5亿!禾信仪器陷转型困局:左手裁员七成右手押注千亿赛道】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7127.html发布于 2025-04-07 13:08:3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