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川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感觉今天又是赢的一天,简直都赢麻了

访客 2025-04-05 15:20:06 6285
川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感觉今天又是赢的一天,简直都赢麻了摘要: 前情提要大家都清楚,这里就只是简单提一嘴————2025年4月3日,川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名义,向全球经济投下一颗关税核弹,以对万国宣战的姿态,给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加了税。...

前情提要大家都清楚,这里就只是简单提一嘴————2025年4月3日,川普以"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名义,向全球经济投下一颗关税核弹,以对万国宣战的姿态,给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上都加了税。中国这次也硬气了一把,对等关税回击,坊间拍手叫好,笔者和朋友们弹冠相庆。两天风暴过去,市场以纳斯达克两天暴跌13%的史诗级跳水给出回应,华尔街交易员们望着熔断警报器瑟瑟发抖的瞬间,像极了2018年贸易战的"怀旧复刻版"。

川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感觉今天又是赢的一天,简直都赢麻了

为什么要加税呢?表面上的原因基本上是要让制造业重回美国,把流失海外的工厂和就业岗位给“请”回来。同时,面对高企的美债和财政压力(虽然这次政策不直接处理债务,但经济增长是还债的基础),或许也有那么点“开源节流”的念头,指望关税收入能填补一下窟窿。

真实原因呢?是什么逻辑支撑川普做下如此操作?只能说说不好,我们对这位金毛总统都把握不太好,大家都知道,正常人往往难以理解神经病人的思路,这通常不是正常人的问题......基本上有兑现竞选时承诺的原因,另外由于川普本人坚持的商人人设,这显然也是他自诩擅长的“极限施压”谈判艺术的行为艺术版(不得不说,从震撼人心的角度来讲,确实是可以发奥斯卡的,最起码是可以入围的)。属于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现在是要价阶段。深层来说,可能是借此在国内制造“危机感”以寻求短期政治支持,甚至集中权力?笔者是一届屁民对此不了解,不详细论述。

但是笔者虽然是一届屁民,关税这个事有个很重要的矛盾还是看得出来的,也就是川普的关税政策有个核心前提存在悖论,中国对美国的制造业优势真的只有50%吗?美国对全世界的制造业吸引力真的是百分之十几二十的关税能拉平的吗?恐怕现实并非如此。在美国生活过的朋友都知道制造业产品,在中美之间按汇率计算,零售端通常会有一两倍甚至四五倍的差价的。关税能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这乍看之下似乎是能创造本土竞争力。毕竟你弱了我就强了不是吗?但是毕竟这还是两码事,有很多脑袋不清楚的朋友(比如恨国党,骑墙派等等)没想清楚,两者之间没有直接逻辑链条,竞争力不是能凭空创造出来的。竞争力是取决于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劳动力成本、管理能力、供应链效率、规模经济等多重因素的。

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归拢了归拢,大概有五点要写。首先是点破一下制造业回流本身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梦,接着基于这个前提,如果回流是不可及的幻梦,那么对美国各阶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世界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最后大概描述一下未来的美国经济形势变化,然后做一些简短的预测。

话说本篇文章为什么起这个标题,我记得18年贸易战刚开始的时候,陈平老师曾经发视频,逐条拆分,说贸易战是小打,中打还是大打,越打中国越赢。当时其实虽然是觉得有理,但是其实是不太相信的,毕竟一切混沌系统就像A股一样,没走出来之前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到现在快十年过去了(天哪,时间居然过得这么快)事情的发展也确实按陈平老师的推演,生物战和金融战都不能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确实一路赢了下来。美国人输没输不好说,只能说费城市中心的流浪汉是越来越多了......只能说赢,赢,赢,还是赢,又是赢麻的一天,祝美国人民好运吧!

一、制造业回流?恐怕这下真的要变成“美国梦”了

制造业回流是政策影响的核心问题。川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最响亮的口号就是让制造业“回家”。对美国人来说听起来很美,对中国有些人来说感觉很恐怖,工作要消失了。但是我是感觉这东西就像黑箱一样,恐怖总之来源于未知。我空口白话说制造业不会回流美国,肯定有人不信,就像网上别人这么说我也不信一样,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妨具体按产业分门别类拆解下哪些产业会回流美国。

首先是哪些产业百分百一定不会回流呢?劳动密集型产业恐怕是其中之一,比如纺织、玩具、鞋类等。这类产业对成本极其敏感,核心竞争力就是“便宜”。美国工人的时薪,可能够东南亚或非洲工人干一整天。不提竞争问题,恐怕只是初步让美国商品具备理论上的价格竞争力,就需要征那么个800%的关税才有戏。这些产业不仅不会回流美国,反而可能因为对东南亚等地的关税打击,让这些国家的工厂日子更难过,最终受益者可能是那些未被波及本轮关税波及、成本更低的地区,比如孟加拉,非洲等等。也有可能是部分中国高端替代品,毕竟中国的经济韧性还是要远好于东南亚的。至于对美国本土的就业,恐怕就真的是零贡献了。

复杂供应链产品:高度依赖亚洲成熟生态系统的复杂产品(如消费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的供应链网络(芯片、显示屏、精密组件、组装)高度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韩国。一部手机,芯片可能来自台湾地区或韩国,屏幕来自中国大陆,精密组件来自日本,最后在中国组装。这套系统,基本上来说全球制造业也就优化了那么个三四十年,才搞出这么一个高度优化、相互依存、效率惊人的网络。美国想重建这套东西有点类似于当年那个口号:“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甚至五年成功刚还不行,按川普的政治生命来说应该要2年内成功,这...你说能成功就能成功吧,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那么川普说要改,又拿不出替代方案,未来几年内的影响是什么呢?恐怕是关税一天不撤,供应链对等涨价50%左右吧也就是,苦一苦美国的消费者先。

日用消费品:这个应该是川普和红脖子们的大梦之一。客观来说这个东西确实是有那么一丁点可能性回流的。但是中国人也要说说中国的优势,首先这个东西是需要大规模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的产品,美国的市场整合和中国比首先规模上先天不足,再者真的要整合的话背后是有血雨腥风的,所以阻力也很大。最后一个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制造业干起来这东西需要有几百万刻板印象的尽一切努力做成买卖的义务小老板的。倒不是说瞧不起美国人,黑哥们倒是有一点那种为了赚钱不要脸的气质,但是感觉文化水平上可能差了点,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土壤上做不做得好工厂可能要打个问号。所以关于这点的推演仍然是,不具备迁移条件,甚至没有地方转移,因为潜在的转移方向,台湾、印度、越南等全部被加关税了。只能说终端产品的价格会被大幅推高吧。

可能回流的“少数派”?:在一些高度自动化、对劳动力成本不那么敏感的高端制造细分领域,比如特定的工业设备、医疗器械,或者部分半导体环节(尤其是有战略安全考量的),关税保护加上政府补贴,或许能吸引一些投资回流。但这部分能带来的就业增长,相较于庞大的失业或受损群体,很遗憾,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退一万步讲,就算一部分制造业真的“被逼”回流了,然后呢?成本始终是高昂的,上述分析的潜在压力始终是存在的,企业为了对冲高昂的本土成本(劳动力、环保、土地等),恐怕只有加大自动化投入,用机器代替人工才有潜在盈利的可能。毕竟总不可能是资本家们雇了一大堆工人天天加班来和中国人竞争吧,这也太魔幻了......

综上所述,关税对增加劳动就业率,提振国民收入这方面的预期,可能会完全失败。即便是少数“幸运”回流的产业,恐怕迎接工人们的也不是厂长的拥抱,而是冰冷的机器人手臂。这对原本期望通过制造业回流改善境遇的蓝领工人来说,无疑是川普给他们画了个大饼......你可以不同意我上述的观点,感觉我讲的太绝对了,这都可以,只要你能反驳我......理性来看,怎么看笔者感觉自己说的都挺有道理的。川普政府期望通过关税政策促进制造业大规模回流、提振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宏伟蓝图,从经济逻辑上看,大概率要落空。核心问题在于,关税能提高进口成本,但无法凭空创造本土的竞争力优势。后者是由效率、技术、成本结构、供应链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也就是网上很多老师在念经,但是没解释清楚的。这种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赢得部分受保护行业(如果真有的话)工人的欢呼,制造一种“我们正在反击”的政治幻象。但长期来看,当民众发现生活成本飙升、就业并未改善甚至恶化时,这种建立在“虚假繁荣”基础上的支持将极其脆弱,政治反噬的风险巨大。

二、关税大棒落下,美国社会众生相

掰扯完产业,再掰扯掰扯政策对美国内部阶层结构的影响吧。政策看似对外,实际上直指内部,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千层浪,不同社会阶层感受到的水温,可谓天差地别。

1. 农场主们:日子恐怕不好过。还记得那些曾经飘扬着星条旗和支持标语的广袤农田吗?如今可能要挂上“待售”的牌子了。当中国等主要市场用对等的关税(尤其针对大豆、猪肉这些美国农业的拳头产品)进行反击时,红脖子们恐怕只有两种反应,要不然就是他们完全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发展,懵逼了(我感觉很有可能会这样),要不然就是他们想好了支持川普可能会导致这种结果,现在已经在地上躺好了就等着政府的农业补助了。但问题是,政府才刚说要削减开支,老乡们你看看这......

2. 蓝领工人:前景似乎也挺一般,“背刺”似乎是可预见的。前面第一章基本影响的都是工人,说了半天,确实没多少工作岗位增加。对于已有岗位,短期内,像钢铁这样受到直接保护的行业或许能看到一些有限的就业增长,仿佛“美国制造”的春天就要来了。对于汽车、机械等更广泛的制造业来说,它们依赖全球供应链,(现在哪儿哪儿都加税)关键零部件成本飙升和供应链的不稳定性都是比较大的问题。美国汽车除了特斯拉在电车市场有竞争力以外,其他的都挺一般,德国日本和中国都在盯着,现在都变贵了,综合看下来短期和中期的走向似乎会直接削弱需求端,而不是让美国民众奋勇买美国车,毕竟拿东西确实不咋地,我相信一部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但是人家又不是傻的......长期来看,就算制造业回流了,恐怕会促进机器人相关产业链大发展。这东西一发展,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政策托底的话,那资本似乎确实没什么理由雇佣工人不是吗。

3. 社会中下层阶级:对于本就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这场关税大戏无异于雪上加霜。当进口的日用品、食品价格因为关税而大幅上,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日子会更加艰难。生活成本的飙升,叠加经济下行可能带来的失业风险,无疑是在社会底层架起了一口高压锅,内部的压力正在持续升高。社会秩序的稳定,恐怕要面临严峻的考验。应该会对洲际人口流动有一些影响,这点我不是专家,具体的可能需要留子或者专门研究美国的学者来推演。

4. 中产阶级:只能说受到影响是全方位的。生活成本急剧上升是核心冲击。从中档汽车、电子产品到服装家居,几乎所有消费品价格飞涨,严重挤压可支配收入。服务业(零售、餐饮、旅游、金融)因整体经济萎缩和消费降级而受到冲击,导致部分中产阶级面临失业、降薪或职业发展停滞的风险。长期来看,储蓄、投资、购买房产、子女教育等长期规划受到严重影响。笔者个人感觉中产阶级受到的冲击会反应在政治上,美国政治极端化应该会加剧。一部分人可能寻求更稳健、可预测的政策,另一部分人则可能被更激进的变革承诺所吸引。结合上文提到蓝领工人们被背刺后也会发生政治转向,身在局中,能看到全局是很难的。很可能的一种发展是美国工人将改革的失败归因于他们的政策还不够右。所以这么推演下来,你以为美国现在已经是右的极致了,搞不好人家才刚开始呢...

5. 精英与资本:高层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一部分与受保护产业相关的资本家,或者那些笃信“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精英,短期内可能会为关税鼓掌。但对于更广大的、在全球布局的资本和跨国公司精英来说,这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可能不止八百)的玩法,实在让人头疼。资本的逻辑是追逐利润和效率,而非国界。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除非真的能对全世界加税,导致资本除了美国外去无可去(事实上这不可能做到),否则,如上述分析,未来几年内美国似乎不是啥投资的好地方。当美国的营商环境因为高通胀、供应链紊乱、政策不确定性而恶化时,资本会用脚投票,流向那些风险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讽刺的是,这甚至可能包括被加征高额关税的中国,或其他能稳定承接产业转移的地区。川普政策的最终目标“资本回流”,只能说不是很看好其发展,甚至搞不好还要出现反向流动。

6. 人群结构将影响政治版图:分析了半天,似乎底层人民没捞到什么好。川普搞这一大套,对于他个人怎么样不好说,对于共和党来说其实是大大的坏消息。传统的共和党票仓,农业人口,工业人口的困境导致传统红州(爱荷华、堪萨斯)可能转向支持第三方政党。包括中产阶级也会极端化。,在经历了切肤之痛后,可能开始动摇对共和党的支持。要不然就是投民了,要不然就是政治更加极端化,当地也许再搞出什么极端的小政党来。相信共和党的有识之士对这也是能看得见的,所以借行政便利选区划分上找补是几乎必然,这里面利益就比较大了,最近几年的趋势是美国两党不再像以前一样表面上打的起劲,反而是越打越打出真火,这个趋势未来会加剧。同样地,随着转移内部矛盾需求增加和政治极端化,长期的地缘政治紧张、代理人冲突和区域性摩擦的可能性不会降低,只会持续增高。世界上的热点地区,恐怕下一个比较危险的就是波斯老哥咯。相关变化需要我国战略部门早作研判。

三、推演一下国际影响 

1. 有关WTO:这场几乎无差别的关税打击本质上是对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的釜底抽薪。对美国短期来说是利好,因为暂时“夺回”了制定贸易政策的“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加税,但是根据全文的分析,它这个自由恐怕导致不了什么好结果,所以利好也变成了坏事。长期来看,首先自损一千,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自己丧失了规则制定的权利。同时美国也是出口大国,自身出口利益将受损。对于中国来说也是坏事,丧失了多边框架的保护,中国当初花了大力气加入WTO,现在WTO不好用了,肯定是亏得。总的来说,短期看中美双输,长期来看美国大概输的更多一些,因为WTO对美国的战略价值被兑现了,没有了就是没有了。

2. 欧美日韩等盟友:虽然现在看起来都是美国养的白白胖胖的忠犬。但是我始终相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除非伟人和马克思都说错了,我们错得离谱。我们当然没有错得离谱。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虽然说欧盟委员会本来就不似有父母),即使是盟友,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关税壁垒,毫不反制的概率也几乎没有。不反制的话经济出口受阻,相关产业萎缩,失业增加,政治上影响很大,这不像乌克兰战争,最起码是泥腿子打仗姥爷们开心。这回砍到姥爷们的大动脉上了,最终表现应该是会不太一样。无论如何,最起码欧盟是会积极推动欧元国际化的,结合美元回流,和贬值,很难评其间的得与失。美国又赢了吗?恐怕是在战略棋盘上又丢一子。

3. “近岸外包”的美丽传说:通过关税压力,迫使全球供应链向“近岸”(如墨西哥、加拿大)或“友岸”(政治上可靠的盟友)转移,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增强所谓的“供应链韧性”,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容易观察出的战略。问题在于墨西哥的基础教育问题比较大,加拿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缺乏,变出熟练技术工人和工厂都比较困难,导致表现出来就是产能不够。墨西哥想要承接亚洲的产能,那未来十年内得再复刻一遍2000年中国经济奇迹才行,不过怎么看都不感觉墨西哥有这个组织力度,要真有这个组织力度也不会毒贩治国了......另外一个问题是,北美这些地方本身劳动力、土地、环保成本通常高于亚洲许多地区,成本优势本来也有限。这个战略能不能成,只能说我不太看好效果,成了又有啥用呢,姑且先看他使劲。

4. 东南亚:东南亚国家在这场关税风波中,处境尤为尴尬。它们既是承接中国部分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但这次关税打击中也一块被轰炸了一遍。看了看川普的清单,基本上还是有一些特指的,哪国承担中国产能多就罚哪国。不过这点也挺矛盾的,目前全球产业流向,具有潜在的价值洼地的地方似乎也没几个了,非洲叔叔们确实是不太行的,本身增强东南亚制造业,削弱中国制造业应该对美国来说是个比较好的战略发展方向。但是用关税做武器的话在这里遇到了两难,不加税,你们就成了中国商品的转手通道;加了税,东南亚制造业可能被一波消灭,毕竟其经济韧性远不如中国大陆,我们的企业可以靠内循环活下来,越南的企业丧失美国市场后该如何在泰国市场和中国产品竞争呢?战略上这不是一个好主意。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只能从战略层面分析,美国人在削弱中国的同时也削弱了东盟,似乎总体来讲对于中国偏向战略利好。所以这么推演下来,美国人一定还会再炒作南海议题,怪不得前一段时间把杜特尔特抓了。

5. 总体来说,如此规模的贸易战,除非川普真的是加两天税玩玩的,过几天就扯了(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否则几乎肯定会将全球经济拖入衰退的泥潭。对于那些本就债台高筑、经济结构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之前的斯里兰卡),这场风暴可能是致命的,债务违约、社会动荡的风险急剧上升。即使在发达经济体内部,分化也会加剧,例如欧元区内部南北国家经济状况的差异可能进一步拉大。相比之下,亚洲地区,尤其是在中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下,或许能展现出相对更强的韧性,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相对稳定的板块,国开行大有可为。虽然中国自身经济也因关税战而承受巨大压力,但我们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使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时,比许多国家拥有更多回旋余地。

总体来说国际局势上,按笔者分析下来的话,美国付出成本不低,似乎收益不大。有不同观点可以反驳。

四、上述推演引发的经济问题

如果上文的推演正确,基本可以总结为几点:(1)扩张雇佣规模几乎不可能实现(2)工人涨工资,人人都有钱消费也不太可能实现(3)社会极端化,政治问题会变大(4)底层受剥削导致的治安问题变大(5)资本回流不是很顺畅(6)需要社会补贴和投资的地方增多,制造业回流,农业火并这些都需要钱(7)国际战略对美国来说看似主动,但是实际上比较被动(8)美元影响力严重削弱(9)随着旧秩序被打破,美元大概率贬值。在2018年美元指数对全球指数是上升的,这回不太好说。也就是说,按照大概率的发展走向,我们虽然不否认有万分之一的概率它的制造业真的回流了,但是基本上来说,加税这件事可以认为是联邦政府变相向全体美国人民征收高昂人头税

以上这几点不说都会发生吧,但是经过分析,感觉每件事发生的概率都不小。那么它们中的一件或几件共同发生时会导致什么呢?最起码通胀会常伴你身边,这几乎不可避免。

1.  第一步推演:滞涨

几乎所有依赖进口的商品(覆盖面极广)价格飙升,可能引发失控的通胀。同时,关税打击出口、抑制消费、阻碍投资,将导致经济活动急剧萎缩,美国会不会陷入衰退,我们再观察,不过迎来增长的可能性怎么看都不大,增长点在哪里呢?我们上文拆解后发现并不存在所谓的制造业回流。通胀+衰退,组合在一起就是滞涨了。

2. 第二步推演:整体经济衰退

高通胀与经济衰退并存,形成破坏力极强的“滞胀”局面,可能导致消费断崖式下跌与服务业崩溃,民众购买力被通胀和(可能的)失业严重侵蚀,消费信心崩溃。这将导致零售、餐饮、旅游、娱乐等依赖国内消费的服务业大规模滑坡,引发连锁破产和失业潮。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面临终端需求消失,还要承担更高的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成本。利润空间被完全挤压,导致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破产。

3. 第三步推演:系统性金融危机

企业和家庭债务违约率飙升,可能引发银行业危机。股市可能进一步崩溃(所以目前美股市场的反应很真实,即使遇到强支撑位,成不成得住还要另说)。为应对恶性通胀,美联储可能被迫采取极端紧缩政策(大幅加息),这将进一步扼杀经济活动,并引爆高企的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风险。外国投资者可能恐慌性抛售美元资产(包括国债),导致美元信用危机和融资成本飙升。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又到处需要用钱,需要流动性,农业补助要钱,投资建厂要钱,美联储将陷入两难甚至多难困境,是优先控制通胀,还是优先挽救金融系统?考虑到美国本身的左右互搏特性,最终可能是反复横跳,这个过程也是个博弈,做好了也许还能好点,做不好就两头挨打,美元购买力和地位下降,经济也硬着陆。

总体来说,这部分推演有点危言耸听,虽然是我写的,但我也是不太信的。但是虽然不太信,感觉自己刚才的逻辑链条又很完善,只能说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发生吧,川普确实是把美国和全球经济放到一个很危险的赌局上,也许他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

五、简单聊聊咱们这边

因为推演国内影响不是本文重点,所以只简单提两嘴。

虽然上面说美国人到哪里都是赢,但是似乎所有地方全都亏了,但是美国人亏了,倒确实不代表中国人赢。毫无疑问,美国这种近乎“无差别”的关税壁垒,对高度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实体经济,会带来严峻挑战。订单减少、工厂承压是一定回来的,这是过去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模式要改变了。确实是要勒紧裤腰带过一段时间日子了,所以像有的老哥感觉找工作困难啊之类的,经济寒冬啊之类的,这都是正常感受,不是跟主流经济唱反调。推荐看到文章的各位也是控制消费,奢侈性的吊费能省则省,当然日常咱们衣食住行,有条件的还是没必要苦了自己,没到那个份上,我们也是支持国内经济大循环。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中国经济的韧性、庞大的国内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在危机中展现出的应变能力,都是我们的底气。这也是老生常谈了,就像“内功”,无论如何,制造业强始终是优势,内功比别人练得好始终是优势,这不是别人一纸禁令就没有了的。而且经过我们的分析,关税法规对我们制造业优势的影响,似乎没分析出来啥不好的......

面对风浪,关键还是“办好自己的事”。只能说我们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以前我们遇到危机时都是这么过来的,之前都没什么大事,这次也不会有什么事,这也不是鸡汤,笔者就是这么认为的。

---

结论,和一些推演

写了不少,感谢人工智能时代,有AI来帮我整理思路,我们来收个尾。

核心观点:川普的关税政策,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极可能对美国经济造成“滞胀”式的重创,加剧社会分裂和政治动荡。

战略的悖论: 政策难以实现其宣称的“制造业回流”目标,反而可能损害美国农民、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削弱美国的国际地位和美元信用是几乎必然会发生的。

全球连锁反应: 该政策不仅冲击全球贸易体系,加剧地缘政治紧张,还可能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目前全球充满不确定性,关税对全球总体影响是负面的。

​几点推演展望:

1. 某些地缘政治板块,如东盟某些国家,在地缘经济重塑中可能获得一些战略机遇。

2. 利好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虽然它们现在还是棒槌(我当然知道宇树,不细解释),但是阻碍不了姥爷们往里投钱的决心。

3. 加密货币会有拉升,比特币会创新高,炒作逻辑是抗通胀资产。目前距离支撑位大概还有15%-25%的回撤空间。

4. 美国党争不会缓和,会愈发极端化。

5. 川皇如日中天,但切记古老东方的智慧:“亢龙有悔”

6. 南海等热点地区的紧张局势未来必然被进一步利用和激化。

7. 伊朗面临严重的热战风险,我国战略部门需要抓紧时间,早做研究。

8. 加税对A股是重大利好,详细不展开。

以上就是关于【川普看到自己的关税感觉今天又是赢的一天,简直都赢麻了】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6987.html发布于 2025-04-05 15:20:0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