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特朗普狂征关税,让中欧更加团结?

访客 2025-04-04 10:22:40 6494
特朗普狂征关税,让中欧更加团结?摘要: 随着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高调宣布对全球各国加征“对等关税”,世界贸易格局再次被抛入不确定性与对抗的漩涡。作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和欧盟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举措表达强烈不满,而双...

特朗普狂征关税,让中欧更加团结?

随着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高调宣布对全球各国加征“对等关税”,世界贸易格局再次被抛入不确定性与对抗的漩涡。作为主要目标的中国和欧盟在第一时间对这一举措表达强烈不满,而双方间的互动也因共同面对“美式贸易威胁”而显现出某种程度的趋同迹象。然而,这种“抱团取暖”背后是否存在战略协同的基础?中欧是否真的会因为特朗普而走向更密切的合作?还是会在复杂现实中继续游走于合作与竞争的边缘?

中欧共识浮现:团结抵御特朗普关税攻势

特朗普推行的高关税战略标志着其“美国优先”经济思想在全球再次升级。尤其是“对等关税”的概念,意味着美国将单方面审视他国关税体系并作出报复性回应,从而大大削弱了多边主义贸易体系的合法性与可预测性,于是北京和布鲁塞尔都迅速做出回应。

中国商务部的发言中不断强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合作”,彰显其在构造“反美贸易联合阵线”上的外交策略。而在实际互动上,中欧之间确实也在做出一些务实举措:譬如中欧决定重启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的价格承诺谈判,中方亦宣布推迟对白兰地反倾销案的调查决定。种种迹象表明,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手段,中欧之间确实有可能在短期内寻找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魅力攻势”还是“策略缓和”?

前欧盟驻华商会主席伍德克敏锐指出,中国显然在利用特朗普施压欧盟之际对欧洲展开“魅力攻势”。在中美关系因对抗而进一步恶化背景下,北京无疑希望通过加强与布鲁塞尔的经贸合作,来对冲美方压力。但这是否意味着欧中之间能真正建立基于信任的经济伙伴关系?答案并不乐观。

一方面,欧中之间的贸易摩擦并未因美国的行动而减轻。欧盟对中国电动车产业的“不公正补贴”乃至国家主导型发展的警惕仍在持续。另一方面,中国对部分欧盟产品的报复性关税,显然也反映出北京并不愿放弃强硬姿态。因此,即便短期内呈现某种微妙“合作趋势”,本质上仍处于策略缓和而非信任深化阶段。

全球市场博弈的新回旋战场

特朗普的激进加税,不可避免地将改变全球商品流向,这也将激化中欧之间在全球第三方市场中的竞争。随着美国市场变得壁垒重重,中国商品将寻求更广泛的出口渠道,而欧盟则可能成为新的“中国产能溢出”的首选地。这种结构性压力已引发欧盟内部警觉,如德国经济研究所专家马特斯所言,中国工业产能远大于其国内消费能力,在人民币低估、政府补贴等因素影响下,其商品拥有“非对称竞争”优势,将侵蚀欧洲本地企业生存空间。

这种从合作走向竞争的幕后推手就是“全球去风险化”(de-risking)的加速。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刺激下,欧盟内部日益强调“双重去风险”概念,也即在警惕中美之外,也不能对中国产业结构性风险掉以轻心。这种定位,决定了欧盟不会舍弃与中、美任何一方的经济关系,但正致力于让自身变得更加“战略自主”,以降低过度依赖的系统性风险。

中欧投资协议:“解冻”还是“封存”?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曾一度被视为中欧经贸关系“升级版”的标志性成果,但碍于所谓人权、地缘政治与市场准入等一系列争议,该协议已陷入搁置。当前,尽管有意见呼吁“借特朗普之乱”重启协定谈判,但从德国、法国等关键欧盟成员国的态度来看,并无短期解冻迹象。

尤其是欧洲学界与政界的担忧愈加集中在“中国产能过剩的外溢风险”上,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多元化策略来强化与东南亚、拉美等国家的联系,这使得中欧投资协议的复苏前景依然充满疑问。

特朗普关税能否真正团结中欧?

总体而言,特朗普的新一轮关税攻势,无疑为传统国际经贸体系投下沉重的阴影,也为全球多边主义敲响警钟。在战术层面,中欧可能在形式上展现更多协调,乃至在某些领域出现短暂的利益契合;但在战略层面,欧中关系仍充满深刻的不信任与结构性矛盾。

欧盟难以在“美欧同盟”与“加强对华合作”之间游刃有余,取而代之的是务实灵活的多轨策略,即在遏制特朗普贸易威胁的同时,谨慎处理与中国的合作与分歧。而这也正意味着:特朗普加税,也许能促成欧中暂时协同,却难以重塑一个稳定、可持续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未来的世界,将更多依赖于除大国之外的多边机制、区域合作与制度修复。在这条前行的道路上,中欧如何迈步,值得全球共同关注。

以上就是关于【特朗普狂征关税,让中欧更加团结?】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6841.html发布于 2025-04-04 10:22:40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