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亿泡泡玛特,遭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

年度大牛股泡泡玛特,迎来了“收获”时刻。
有投资人宣布清仓泡泡玛特。
近期,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蜂巧资本发文称,由于公司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因此蜂巧资本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蜂巧资本本次一共出售总计约1191万股泡泡玛特股份,累计套现22.6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1.10亿元。
随后,#泡泡玛特股份被创始股东高位清仓#登上热搜。
据悉,本次减持之前,蜂巧资本一共持有泡泡玛特0.9%的股份,为第七大股东。资料显示,屠铮及其创立的蜂巧资本是泡泡玛特早期投资人,该基金专注于新消费以及消费科技创新的企业的中早期风险投资。
泡泡玛特的Pre-IPO前的每轮融资几乎都有屠铮的影子,其中包括四轮直接投资,三轮关键时刻引入所有紧密合作投资人。不仅如此,屠铮还是泡泡玛特的非执行董事。
相关资料显示,本次减持并非屠铮首次减持。
早在2024年5月以及10月,屠铮就曾分别减持泡泡玛特1600万股以及500万股股票。
本次清仓减持完成之后,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 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侃见财经认为,得益于出海的成功,泡泡玛特海外增长空间打开,因此资本市场给予了泡泡玛特充分的肯定。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初至今,泡泡玛特最高涨幅超过了1100%,成为港股市场名副其实的大牛股。但巨大的涨幅严重透支了泡泡玛特的未来空间,根据财报数据显示,目前泡泡玛特的动态市盈率已高达76倍。
此前,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也曾于2024年10月24日减持了2170万股泡泡玛特股票,减持均价为71.98港元,套现总额超15.6亿港元。
除了王宁,泡泡玛特其他高管也选择了减持套现,其在2024年三季度财报披露之后,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单独减持210万股,完成套现1.51亿港元;泡泡玛特其他核心高管也通过Pop Mart Hehuo进行了减持。根据计算,泡泡玛特高管联合减持规模为2392.5万股,套现金额超17亿港元。
海外“再造”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上市后,也曾有过一波高光时刻。
在盲盒经济的热潮之下,泡泡玛特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但这种高光时刻并未维持太久,疯狂且无序的盲盒生意引发监管重视。
在多重的压力之下,盲盒经济遭到了较大的打击,而泡泡玛特则遭遇了惨烈的“估值杀”,在长达近两年的下跌周期里,泡泡玛特的市值蒸发超过了90%,最低谷时期,其总市值仅剩130亿港元。
在当时极度低迷的背景下,泡泡玛特的业绩也遭遇到了较大的冲击。为了挽回市场,王宁也试图抛出一些新故事,包括出海、投资等。
于是,“海外再造”泡泡玛特的计划就被王宁提上了日程。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当时复杂的经济环境,出海并不是泡泡玛特一家的选择,包括此前被称为“十元店”的名创优品,也通过出海让公司更上一层楼。由此可见,当时只要出海,这些消费类企业都能获得不错的增长空间。
2023年中旬,泡泡玛特的出海计划初见成效,其首次公布了海外盈利情况。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港澳台及海外收入为3.76亿元,同比增速为139.8%。自此之后,泡泡玛特正式走出低谷。
到2024年末,泡泡玛特营收就已经超过了百亿,达到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其中,中国内地营收79.7亿元,同比增长52.3%;海外及港澳台业务营收50.7亿元,同比增长375.2%,在总营收中占比接近40%。
海外市场的成功,让泡泡玛特无惧股东的减持,一路暴涨。在这种背景下,其创始人王宁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根据胡润2025年全球富豪榜显示,王宁家族以505亿财富,位列第474位,财富排名较去年上升了1564位。
业绩说明会上,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表示,2024年,公司业绩增长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其已成为公司第二曲线。
需要思考的是,泡泡玛特海外高增长究竟还能维持多久?如今超高估值,公司打算如何消化?
“泡沫”已至
此前,泡泡玛特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状况报告。
财报显示,Q1泡泡玛特总收入(未经审核)同比大幅增长165%-170%,其中中国市场增长95%-100%,海外市场增速达到惊人的475%-480%。
从渠道来看,中国市场线下渠道同比增长85%-90%,线上渠道同比增长140%-145%;海外各区域收益同比增长分别为亚太345%-350%,美洲895%-900%,欧洲600%-605%。
从财报整体来看,其Q1最大的亮点就是,欧美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从2018年出海到如今,泡泡玛特的业务版图已遍布近百个国家及地区。
今年4月份,泡泡玛特启动五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在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设置区域总部,标志着泡泡玛特已经由一家国内公司转变成为一家国际性潮玩公司。
在此前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王宁也表示,不管是想要在海外再造一个泡泡玛特,还是希望销售过百亿,其实都实现了。
面对其业绩的高速增长,高盛发布研报称,泡泡玛特首季业绩表现向好,考虑到年初至今消费情绪波动,线下市场的强劲增长属意外之喜,展望第二季增长可见性相对较高,IP产品销售势头亮丽,预期新产品的推出将成为催化剂,相应将2025至2027年的盈利预测上调14%至17%。基于估值,高盛将泡泡玛特的目标价则从132港元上调至151港元,对应2027年预测市盈率约25倍。
野村发布研报称,泡泡玛特拥有健全的IP生态系统,随着产品种类扩张,将为销售高速增长带来可见性,除频繁推出新产品外,公司亦不断与知名第三方IP合作,成功扩大客群,全球化布局也令品牌知名度提升。
野村称,泡玛特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再次大幅超出预期,所有市场销售增长都加快,带动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65%至170%,增速比去年下半年143%更快,显著高于公司增长超过100%的指引。因此维持对其“买入”评级,目标价从163港元上调至204港元。
花旗则发布研报称,泡泡玛特今年首季收入同比增长165%至170%,表现强劲,远胜增长逾一倍的指引,主要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以及哪吒、Crybaby等系列新产品销售表现向好,推动中国市场同比增长约一倍及海外市场增长约4.8倍。LABUBU第三代新产品系列将于近日在线上及线下发售,预期新产品推出将成为泡泡玛特的短期催化剂,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162港元。
展望第二季,花旗预计泡泡玛特将加快供应链多元化,可能会上调产品销售价格以应对美国市场关税增加的潜在影响,或会优先于其他市场拓展业务。
侃见财经认为,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复杂,出海计划未来可能会有所放缓,尽管泡泡玛特海外拓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泡泡玛特已非常之大,已经提前透支了公司未来的增长空间,且随着部分核心股东的清仓式减持,其将会给公司股价带来较大的压力。未来假若公司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其估值不能完全消化,那么公司股价面临的风险将比较大。
因此,我们认为要警惕目前泡泡玛特的估值泡沫风险,谨防其股价出现大幅的波动。
以上就是关于【2500亿泡泡玛特,遭重要股东清仓式减持】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zsclv.com/zsclv/10038.html发布于 2025-05-12 13:12:0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好豆网